政府主导成立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企业共同培养考核,两年期满后,企业可以留下满意的人才为自己所用。6月19日下午,笔者从丰台区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自2010年底丰台建立两家英才基地以来,进站博士后18人,科研立项16个,为企业功攻克技术难题17项,期满后大部分和企业签订了聘用合同。
2011年,严翰新从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入选丰台科技园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加入其下属的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工作站。入站之初,公司就交给严翰新一个课题:研究机车整车试验台的振动特性及减震技术。没想到,仅用了半年时间,严翰新就拿出了成果。作为一个子项目,他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公司整车实验平台的市场竞争力,可直接为客户创造产值5000余万元。
还没等严翰新两年期满出站,企业就跟他签订了聘用合同,并给予他在别处很难得到的高级工程师待遇。“有了进站这段经历,我对企业非常了解,企业对我也非常认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严翰新说,英才基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给了人才以展示的机会,也帮他们拓宽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这之前我们公司从来没有聘用过博士和博士后,而且聘用这样的高端人才我们也十分谨慎。通过创新实践基地,有政府扶持,让高端人才带着项目进来,给了我们相互磨合和考核的时间,让我们最终能引进非常满意的人才。”铁道所相关负责人张海潮介绍。
张海潮口中的创新实践基地,是指2010年11月,全市首批建立的6家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丰台科技园区和丽泽金融商务区位列其中。截至2012年底,丰台科技园区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6家,丽泽金融商务区4家,建站单位包括中国金融出版社、中经控股有限公司、国电富通、航天科工惯性、北京铁道所等单位,涵盖金融、环保、铁路、通信等领域,进站博士后(青年英才)18人,科研立项16个,与21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项目23个,博士后(青年英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出版学术专著2篇,攻克技术难题17项,发明专利授权14个。英才基地已成为我区高端人才培养的高效平台,为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搭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力支撑平台。
据丰台区人力社保局局长李岚介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一方面实现了基地建设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例如中经社发挥金融及计算机人才资源,协助丰台区金融办研究搭建了集监管、服务、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就已经直接服务于各驻区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也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严翰新博士的研究成果投产后,预计每个大功率检修基地至少每年增收5000万元。
同时,更是促进了人才的培养,李岚表示。慧峰聚能公司仙存妮博士,充分利用工作站平台,进站不到1年,便获得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中国金融出版社的曹军新博士,获博士后出版基金1项,市级资助3万元。
今年,丰台区还将再增加4个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并引进博士8人。
记者从丰台区人力社保局了解到,为充分发挥好创新实践基地的作用,丰台特别成立了由区委组织部、教委、科委、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公安分局、科技园区管委会及金融办组成的协调小组,2家基地和10个工作站也分别建立并明确了专门机构,形成了区、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三级联动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协调小组、基地已积极争取到市级招收、科研、产学研资助84万元;区里也设立了创新实践基地专项资金,已配套拨付招收及资助资金43.5万元;工作站发挥主体作用,共筹集资金5540万元支持博士后(青年英才)的科研项目。
在当天的工作会上,黄鑫、严翰新等7人获评“丰台区优秀博士后(青年英才)”,获得了科研奖金10000元。今年,丰台还成立了“博士之家”,从生活和科研等方面服务于引进人才,为他们搭建内部交流和对外合作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