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韩晗。
武汉大学博士生中有一位“牛人”。1985年出生的韩晗仅变成铅字的作品就有约400万字,其中专著9部,3次获中国戏剧文学奖。昨日,谈起自己的“高产”,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韩晗说:“写作于我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
祖籍河北衡水的韩晗生于湖北黄石市,去年从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后,到武汉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日前,他的第九部专著《可叙述的现代性》出版,这也是他自去年进入武大后出版的第二部学术专著;今年初,他出版了《新文学档案:1978—2008》。在过去的1年里,他还发表了多篇论文和多篇文学作品。
“我基本上每天都会写。”韩晗告诉记者,“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表达方式,而我恰恰又是表达欲望比较强烈的人,希望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表露出来。这种写作包括散文、小说、杂文、学术论文以及少量古典辞赋的写作。”
2003年,韩晗的长篇小说《寂寞城市》出版。这部小说以上海为故事背景地,以一群大学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为故事发展线索,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和世界,以及对金钱、爱情、友情的选择。不过,以小说走进公众视野的他,现在变身为一名“80后”学者,至今已出版学术专著5部。
“如果所有变成铅字的文字加起来,大约有500余篇、400万字左右。”谈及自己目前所做的学术研究,韩晗认为“很有趣”:“你会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历史的真相、哲学的规律,这是很快乐的事情。”
“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喜欢写诗、写小说的不少,喜欢研究文学的似乎不多。”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评价说。(记者 朱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