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被好几所高校邀请去做招聘面试官,结识了很多高校同事,其中有一位老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在某个知名理工类高校读本科,后出国留学,回国后在一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奋斗了5-6年,后来因为实在承受不住频繁加班的身体折磨和时不时被裁员的精神压力,准备了2年考上了基层公务员,眼看晋升无望,又跳出来在一所高校做管理。他一直说,自己毕业后在外面折腾的时间太长了,后悔没有早点来高校任职。
和这位老哥不同,我一毕业就在高校任职,没有其它经历作为对比项,对高校工作的诸多好处自然没有那么深的体会。最近一直和这位老哥联系,聊了很多,自己也想了很多,终于体会到高校确实是年轻人,尤其是硕士博士毕业生最好的去处。
· 壹 ·
稳定压倒一切
这里说的稳定,并不是指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随意躺平,过上读一张报纸过一整天的日子,那样的日子只会出现在臆想的情节里,现在各行各业都在高速发展,完全混日子的岗位尽管存在,也只能是个例,除非那个单位已经完了。较其他行业,高校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自然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01.性质使然
公立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序列,划分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稳定不用多说,在老一辈人的眼里事业单位的稳定性仅次于公务员,抗风险能力极高。而高校在事业单位中有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高校的行政管理职能相对弱化,这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就意味着在高校工作的履职风险和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毕竟需要管理的往往是学生,而学生的管理难度自然小得多,履职风险小了,自然就稳定得多。
02.工作内容
硕士毕业生进入高校基本上都会被安排在管理岗位,要么去校级管理部门,如校长办公室、就业处、教务处等;要么去二级学院做行政教师或是辅导员。正所谓一流高校抓学术、二流高校抓成绩、三流高校抓管理,高校的本质还是教学与科研,高校的领导眼睛盯着的也是教学与科研,管理岗永远都不是高校的主角。
不是主角就意味着工作的可预测性非常强,基本上工作满一年,基本流程和大致要求就熟悉了,干满两年基本就可以独当一面了,这也是为什么不少高校管理岗的老师越来越年轻化。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小伙伴,把刚进入高校的时候被分配到二级学院的综合办公室做科员,干了两年办公室主任退休了,于是他自然而然地接管了办公室主任的工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竞聘他肯定要晋升了。
03.工作环境
这里说的工作环境既指物理意义上的办公环境,也指人际交往中的工作环境。办公环境不用多说,有操场有树林有图书馆地方肯定要比写字楼、格子间好多了。
更重要的是,高校属于体制内,人员流动相对较少,周围的同事要打好多年的交道,甚至整个职业生涯都会在一起共事,每个人既各管一摊,又相互协作,再加上工作压力没那么大,偶尔有些小摩擦也不会老死不相往来,毕竟还要一起工作那么久。
同时,高校的主体是学生,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新面孔,每天和年轻有活力的学生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年轻。
· 贰 ·
性价比非常高
一项工作的性价比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评价:入职的难易程度、薪酬的高低和发展前景。可以说,在高校任职的性价比非常高。
01.高校求职备考相对简单
首先,高校笔试题型与公务员考试基本一致,完全可以按照公务员考笔试的内容同时进行备考,只要学懂弄通了公务员笔试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参加高校招聘笔试成绩都不会太差。另外,高校一般不会进行专业能力测试,毕竟面向硕士毕业生的岗位一般是行政管理岗,行政管理能力很难通过考试检验出来。
其次,高校面试也完全可以按照公务员面试去准备,面试形式无非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半结构化面试,题型无非是分析观点现象、组织策划、应急处理和人际关系。可以说,几乎所有单位的面试形势和题型都万变不离其中。另外高校面试的氛围相对轻松,氛围并不想公务员面试那样严肃。我也和部分考生交流过,他们普遍觉得高校面试题的内容自己在学校要么亲身经历过,要么也听说过,对自己经历过感受过的内容进行分析回答,自然会轻松许多。
02.高校薪酬待遇普遍很好
首先,高校薪酬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地区的高校薪资水平差别很大,同一地区不同性质的高校也有差异,甚至高校内部不同用工形式、不同序列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高校教师收入在当地基本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甚至高于当地公务员的水平。另外,高校教师的收入除了基本工资外,还包括岗位绩效、各类补贴、辅导员专项补贴、专项工作奖励等,这样算下来,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其次,高校隐性福利很多。前文提到的那位老哥非常热衷于参加各类考试的监考,每年光是监考费就赚了不少。再加上高校教师吃饭往往在学校食堂解决,这样又节约了一大笔支出。条件好一些的高校还能解决新员工的住宿问题,这对刚刚毕业的硕士生来说完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最后,高校的假期非常多,光是寒暑假就让无数打工人羡慕,这样就有充分的时间挖掘自身潜能。2017年,人社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取得的成绩可以作为专技人员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的重要依据。”这又给高校教师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人社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03.发展空间正在逐步扩宽
一般来说,高校管理岗位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是转教师岗位,走职称序列;二是参加党团工作,走职务晋升,这两条路都有一定难点。
一方面转教师岗位往往要求博士学位,随着在职博士生政策逐步缩紧,考取在职博士的难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高校每个管理岗位的晋升有严格的编制职数和任职要求的规定,在晋升时也参照领导干部提拨任用的相关规定的程序进行考核和任用,竞争会非常激烈。
不过,利好的消息是,高校职员制改革正在逐步落实。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全面推行职员制度”。目前不少高校出台了职员制改革方案,普遍实行“三等十级”职员制,1-5级为高级职员岗位,6-8级为中级职员岗位,9-10级为初级职员岗位。
职员制改革将进一步打破严格基于行政级别的薪酬水平确定机制,能够为致力于在事业岗位管理岗位上长期工作的管理人员提供薪酬上升的通道,这无疑是好消息。
· 叁 ·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高校岗位非常稳定保险,不过收益率不算高,入职后基本可以预计自己今后的发展趋势。所以当有更好选择的时候,大家普遍不会把高校作为职业的第一选择。不过近些年形势发生了变化,人们对稳定的追求愈发强烈。
这两天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网传裁员比例达10%-20%左右,预计很多人会向体制内转移,今后考公务员和事业编的人会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的确是硕士毕业生就业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在满足稳定这一需求的同时,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