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48岁的女人,对于考研能有那么一股拼劲,的确不容易。而且,她拼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而且,她两次报考并进入复试,却没有导师愿意要她。为什么,48岁的女就没人要了?为什么,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如此冷酷无情?他们究竟要什么,难道他们只要20多岁的姑娘吗?那么,大学的精神究竟是什么?那么,人民大学录取博士研究生的标准又是什么?外国人都能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为啥中国人被导师挡在了人大门外?是崇洋媚外,还是嫌弃48岁的女人太老了?
据华商报5月7日报道,“博士考试报名费也就一顿饭钱,我就想要试试。”2016年3月,48岁的范冬梅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入学考试。她说自己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裸考”175.5分进入人大经济学院深圳研究院的复试。范冬梅称,这并非她的第一次尝试。2009年她就开始在人大读在职硕士,并拿到了学位证书。2012年时,她又参加了MBA全国入学考试,进入兰州大学攻读MBA,并提前毕业。2014年,她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博士入学考试,并以202分的成绩进入复试,但最终未获录取。
由于人为的年龄限制,一个48岁的女人就是无法实现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人生夙愿。对此,我们真的有些不明白,一边是国家要建立学习型国家和社会,另一边是高等学府提高研究生准入年龄门槛;一边是提倡活到老学到老,另一边是知名的高等学府恐怕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可以说,相互矛盾的现实,泯灭了许多人求知若渴的梦想;可以说,言行不一的社会现实,很难让人把高等学府仰望与敬仰。
如果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人为地设立过高的年龄门槛,是不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如果我们的博士生导师不愿意接受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博士研究生,其教育思想未免过于狭隘与自私;如果把48岁的女学霸挡在博士研究生门外,那些导师们就能心安理得吗?如果接受和培养一些具拥有更多社会实践经验的女博士研究生,又有什么不好?
说实话,国家现在的政策很好。尤其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就是充分发挥人才和科学技术优势的重大举措。然而,我国的人才需求量巨大,现实社会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社会实践中却存在着大量的人才紧缺现象。如果实践中的所需人才靠国家培养,不仅不现实,而且很难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实际需要。这就需要有志者或自学成才,或自费学习成才。可以说,这都是加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所需要的正能量;可以说,48岁女学霸两次报考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的选择,就是我们加速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但是,理想与现实的高等教育脱节,却向48岁的女学霸亮起了红灯停的禁令。
可以说,对于研究生招生年龄限制的规定,是不切实际和不折不扣的官僚主义行为;可以说,人大的自视清高,其实是自我封闭和不思进取的落后教育指导思想,是不符合深化改革开放和进一步开展思想解放的绊脚石。只有思想再解放一些,胆子再大一点,培养研究生的年龄再放宽一些,才能真正实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宏伟目标;只有把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满足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需要,才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