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89名博士求职 仅有三个岗位
本报讯
市人力社保局刚刚公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状况》显示,今年一季度人力资源需求增加显著,而供给反而处于减少的状态,人力资源需求大于供给,需求缺口15万人,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多。
根据统计,一季度进入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的单位有16420家,累计需求各类人员201602人,进入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为48015人。需求缺口15万人,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求人倍率达到了4.2,也就是说有4.2个岗位同时争抢一名求职者。
从人力资源的需求特征来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类别的人力资源需求增加显著,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需求分别增长了28.36%和218.63%。在需求增加的大形势下,人力资源的供给却显得捉襟见肘,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处于减少状态,跟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幅分别为19.68%和15.88%。人力资源市场部分企业所需招聘职业呈现招聘难,而求职人员的择业余地相对宽泛。
通过对职业供求的进一步统计得出结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企业和求职人员反映“招聘难、求职难”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供求结构性矛盾。
从年龄上来看,由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排序,求人难度逐步增大,唯一需求小于供给的只有16岁至24岁年龄组,这个年龄组的求职人员处于“求职难”状态。而25岁以上则都是需求人数大大高于求职人数,尤其是35岁以上的求职者,缺口数最多,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从文化程度上来分析,则凸显了一个更为有趣的特点。根据统计,招聘单位对学历无要求人力资源需求的已占总需求的61.66%,人数已经达10万以上。除博士生以外的所有学历层次,甚至包括初中及以下,缺口数均是正数,其中大专学历的求人倍率最高,为3.47;其次是大学的1.59;唯有学历最高的博士生缺口数是负数,也就是说这个学历层次明显供大于求。招聘具有博士文化程度需求只有3个岗位,而求职者却有289人,对招聘者来说是“百里挑一”,对求职者来说可谓是“希望渺茫”。
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功能和产业的疏解、转移,会对本市的人力资源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对此专家认为,这将会使劳动力的流动范围扩大到整个京津冀地区,相关产业转移,很可能高管以及部分中层会跟随转移,但对于基层职工来讲,因为家庭原因很难跟随迁走,这可能就会造成部分当地人失业,有转岗的压力,对此,相关部门也会密切关注、详细评估,引导人员有序流动,探索与天津、河北建立新的就业协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