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到3个月前,2013年12月16日,教育部公布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名单,贵州大学杨松教授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这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998年实施以来我省高校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首次获聘,实现了我省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去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会议精神,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大力实施人才集聚优化工程,着力抓教育改革发展培养人才,抓产业和园区建设集聚人才,抓人才引进满足发展急需,抓导向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抓机制创新激活用好人才,抓服务体系关心关爱人才,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人才重大工程,黔山贵水“骏马奔腾”
以实施人才重大工程为抓手,我省在人才培养引进上取得新成效。
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千人赴港培训计划”,先后选派30批1260名优秀中青年人才赴香港参加专题培训;开展“四个一批”人才选拔培养工程,评选甲秀文化人才人选54名;开展第九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选拔培养工程,选拔有关领域培养对象50名;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万余人……
此外,还大力实施了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9 3”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贵州万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行动”等项目,深化了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去年组织推荐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贵州大学杨松教授入选并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实现我省在该项目上“零突破”。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省去年举办了首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开展了“百千万人才”引进工作、“六个一批”人才引进工作等,
全省共引进博士530人,硕士1800人,引进具有正高级职称的60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313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4人,博士16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52人。
构建“智才高地”,“第一资源”成为后发赶超核心驱动力
以加强平台载体建设为基础,我省开展了第四批省人才基地申报评审工作、贵州省第六批科技创新团队申报评审工作,加强了教育系统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建设,在吸引集聚人才上取得新突破。
去年,全省组织申报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取得突破性进展,共获批1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织开展第三批院士工作站建站申报审批工作,新建院士工作站4家。此外,还申报获批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2所技校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单位……
为用活用好人才,我省利用举办中国科协第十五届年会为契机,实施“全国院士专家集中援黔行动计划”,邀请35位院士、174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对163家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咨询和联合攻关,实现经济效益约29亿元;开展第六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活动,选派80余名教授、博士进入企业担任顾问或助理,鼓励专家人才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良禽”打造栖息“良木”,“保障之翼”助人才腾飞
以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为关键,我省在营造良好人才氛围上展现了新风貌。
加强人才服务工作,进一步梳理人才优惠政策和服务项目,整理汇编《贵州省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对服务绿卡的办理及所涉10个服务项目进行明确,使服务事项进一步规范,服务渠道进一步畅通。
开展全口径的人才资源统计监测工作,将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纳入统计范畴,构建人才资源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发布《贵州省人才资源统计-2012》,编制人才发展蓝皮书。
加大人才工作投入,省、市、县三级均按不低于每年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的3%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部分县(市、区)已兑现按本人基本工资20%的标准发放基层人才津贴。
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编发《贵州省人才政策汇编(省级部分)》、《贵州人才工作通讯》专刊,通过媒体对人才政策进行集中宣传,对部分人才典型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
2014年,我省将深化人才工作改革,以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各类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以用好用活人才为落脚点,进一步营造引才聚才、识才用才的良好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