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某求职网站公布了一份关于“晒晒第一份工作”的调查报告,该项报告对900多名职场新人进行了调查。(8月12日《法制晚报》) 用人单位不满毕业生,毕业生更是“高不成,低不就”,使得跳槽如同家常便饭。
■公民发言
近日,某求职网站公布了一份关于“晒晒第一份工作”的调查报告,该项报告对900多名职场新人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找到第一份工作已经不易,但是这第一份工作却都很难令他们满意。工作两年之内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第一份工作能够坚持3年以上的,仅占8%。(8月12日《法制晚报》)
用人单位不满毕业生,毕业生更是“高不成,低不就”,使得跳槽如同家常便饭。“骑驴找马”或者“骑马找马”,映射的是毕业生就业的迷茫以及对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困惑。多数学生在此情况下选择先就业,然后“良禽择木而栖”。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令人惊讶的跳槽比例,这其中不乏毕业生就业观念和企业人才规划方面的问题,但是高等教育中的产学脱节无疑是一重要原因。
当下,高等教育过于注重于课堂和书本,知识是学的不少,时间花的也不短,但找工作还是有很多用人单位不满意,原因何在?这就暴露了大学专业设置和社会市场需要之间差距。每个专业的设立都是应该有市场需求基础的,但是市场需要多少毕业生,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不少学校盲人摸象,或者急功近利,并不真正掌握情况。
近期媒体报道,咨询机构麦可思对连续3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表明,约三成失业大学毕业生持续性集中在少数专业,英语、计算机是其中的“重灾区”。英语,计算机可算是持续性很热的专业,高校英语,计算机专业林立大部分也是应运而生,但是正是这种盲目的增长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大量过剩,毕业后,他们不能在本专业一展才华,只得暂投他业,以待时变。高校的专业设立应人才市场而生,但却又明显滞后于市场,这就需要高等院校的管理者不仅要把目光专注于教书育人,更应了解人才市场的变化,才能对专业做及时准确的战略调整和战术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外,高等院校还需创造条件让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相应加强就业指导,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增强针对性,不至踟蹰、盲从,也少了日后的频繁跳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