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坛简介 
中科院理化所“海内外青年学者云论坛”汇聚海内外优秀青年科学家,为已获得较高学术成果、具有较好创新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搭建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等展开研讨和交流,开拓视野,促进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并进一步加强海内外优秀青年才俊对理化所的认识与了解,为我所引才计划的实施汇聚全球英才! 
首届“海内外青年学者云论坛”以线上形式举办,竭诚邀请全球英才跨越山海,相聚“云端”! 
二、论坛安排 
海内外青年学者云论坛由主论坛(云宣讲)和分论坛(云交流)两部分组成,均采用线上会议形式举办。 
Ø主论坛(云宣讲)时间安排 
主论坛分为亚太及北美专场、欧洲专场,时间拟定在7月上旬。 
Ø主论坛(云宣讲)会议日程 
l大会主持人 
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涛研究员 
l所领导大会致辞 
研究所所长汪鹏飞研究员 
l研究所情况介绍 
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涛研究员 
l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 
l研究所人才政策介绍 
研究所人事处负责人许颖副研究员 
Ø分论坛(云交流)相关安排 
按学科设置分论坛,通过学术报告、人才洽谈等形式进行深入交流,各分论坛交流具体时间按报名情况另做安排! 
三、学科领域 
理化所是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以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研究为职责使命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低温科学与工程、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与生物医用技术。所涉及学科如下: 
| 
 研究领域  | 
 涉及学科  | 
 涉及研究单元  |  
| 
 低温科学与工程  |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 
 低温工程与系统应用研究中心 
低温与制冷研究中心 
脉冲管制冷及空间低温系统技术研究中心 
热力过程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 
低温材料及应用超导研究中心 
液态金属与低温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 
 仿生智能界面材料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 
特种功能材料与生物医用技术  | 
 化学类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生物医学工程类 
生物科学类  | 
 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 
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 
光电信息与器件研究中心 
光化学转换与合成研究中心 
生物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特种影像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 
微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 
油气开发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研发中心 
降解塑料和工程塑料研究组 
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功能分子与手性化合物合成  |  
| 
 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  | 
 物理学类 
光学工程类 
机械类 
仪器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 
信息与通信工程类 
控制科学与工程类 
电气类 
电子信息类 
自动化类  | 
 激光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 
应用激光研究组 
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  |   
四、岗位设置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招聘及人才引进相关政策! 
五、申请条件 
1.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 
2.在本领域同类人员中出类拔萃,在科技工作中表现突出,具有公认的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 
3.成绩特别突出的海内外知名高校在读博士生亦可申请参会。 
六、申请流程 
主论坛(云宣讲)直播间二维码和链接将在第二轮通知中发布 
七、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电话:010-82543620,来电时请说明是在中国博士招聘网看到的信息。 
论坛相关安排、人才招聘及研究所简介等更多信息,敬请关注“中科院理化所人事处”微信公众号! 
八、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组建于1999年,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 
中科院党组赋予理化所特色定位:从事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具有市场前景和国防特需的科技成果转化前期的研究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市场需求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以及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理化所现有在职职工51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62人。 
佟振合 
有机化学家 
长期从事有机光化学研究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远 
低温工程专家 
长期从事低温工程技术研究,在建立液氮和液氢温区条件及其应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祖彦 
激光物理、激光技术专家 
长期从事可调谐激光、全固态激光和光学非线性过程研究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雷 
无机化学家 
长期从事具有特殊浸润性的仿生多尺度界面材料的研究工作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骊珠 
有机光化学家 
长期致力于光化学转换的研究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理化所是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以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研究为职责使命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低温科学与工程、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与生物医用技术。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重大需求 
全所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若干研究中心和研究组。 
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理化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荣获众多重要的科技奖励。 
未来,理化所将大力打造1条完整创新链和建立2支特色团队。在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领域,形成集系统集成为牵引、激光器件为核心、关键材料为基础于一体的完整创新研发链条,抢占若干战略制高点。在低温科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形成一支集研究开发、集成制造、工程应用于一体的技术工程团队,成为全面支撑国家相关领域的战略支撑平台;在光化学/功能材料与技术领域,形成一支集关键材料制备、核心装备制造、产业化技术攻关于一体的应用研发团队,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感光学会、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光催化材料及应用分会等挂靠在理化所。负责编辑出版《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学术期刊。 
研究所官网 
海外优青申报 
招聘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