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12月,是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依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管理,并以钱学森命名的空间技术专业实验室,是中国空间技术创新的试验“特区”。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以打造空间技术领域的国家实验室为目标,以谋划空间技术领域10年后的发展为核心目标,推动空间技术持续发展;以构建未来重大系统、重大专项为抓手,梳理科学研究问题,注重原始创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以培养科技大家为导向,探索实验室的人才培养模式。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共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5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博士研究生90余人,其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员工19人。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是中国空间技术创新管理的“特区”,目前实验室采用课题负责制,课题经费由课题负责人管理。实验室实行以PI、CI(Co-investigator)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组织模式,对于PI和CI人员采用与tenure-track类似的考核机制,聘任后以3年为一个聘期,1至2个聘期后进行同行学术评估与考核,实现青年人才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倡导自主研究、原始创新,倡导扁平化、人性化管理,鼓励员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独立开展工作,给予员工极大的自主权与支持,为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经费投入和实验设施保障。
实验室目前开展量子、光学、通信等多个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工作。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以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注重知识创新及科学前沿研究,其理念与实验室高度一致,现面向北京大学招聘有志于立足专业发展、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研究型人才,共同推进空间技术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
热切欢迎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加盟!
【薪酬待遇】 北京市户口+事业单位编制+高薪+福利保障
【工作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航天城内)
【招聘时间】 2014年10月10日14:00
【招聘地点】 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
【招聘形式】 现场投递简历
|
招聘岗位 |
|
研究团队 |
研究方向 |
专业要求 |
学历要求 |
招聘人数 |
人员分类 |
|
量子技术基础
研究团队 |
量子态制备与测量 |
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 |
博士 |
1 |
PI |
|
量子态传输与操控 |
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光学、计算科学、数学 |
博士 |
1 |
PI |
|
量子测量传感 |
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 |
博士 |
1 |
PI |
|
空间热力技术
研究中心 |
空间微纳尺度热力学基础研究 |
工程热物理,统计物理 |
博士 |
1 |
PI |
|
院士工作室 |
空间超大型结构基础理论研究 |
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
博士 |
1 |
PI |
|
机械工程、力学 |
博士 |
1 |
PI |
|
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博士 |
1 |
PI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
博士 |
1 |
PI |
|
黑障通信技术团队 |
等离子体环境的物理模型 |
物理学 |
博士 |
1 |
CI |
|
等离子体环境下的量子效应 |
量子物理 |
博士 |
1 |
CI |
|
等离子体环境下光电传播仿真 |
微波电磁 |
博士 |
1 |
CI |
|
天基信息系统网络编码技术团队 |
网络编码数学建模优化 |
数学 |
博士 |
1 |
CI |
|
微波遥感全链路仿真设计与验证团队 |
微波遥感载荷设计与应用 |
遥感科学、电磁场科学与技术 |
博士 |
1 |
CI |
|
高精度在轨定标
团队 |
遥感卫星成像质量监测与建模 |
应用数学 |
博士 |
1 |
CI |
|
空间能源基础研究团队 |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 |
博士 |
1 |
PI |
|
空间信息网络技术研究团队 |
空间信息网络模型与组网技术研究 |
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计算机网络 |
博士 |
1 |
PI |
|
空间动态网络高速传输技术研究 |
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空间物理 |
博士 |
1 |
PI |
|
空间多源信息表征与融合处理技术研究 |
遥感、地学、信息处理、计算机 |
博士 |
1 |
PI |
|
衍射光学技术研究团队 |
衍射光学技术研究 |
物理、精密仪器、光学 |
博士 |
1 |
PI |
|
空间微系统技术
团队 |
微波通信测量与光学设 |
电子科学与技术或相关专业 |
博士 |
1 |
PI |
|
雷达成像与动目标探测技术团队 |
SAR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
信号与信息处理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博士 |
1 |
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