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心价值观:铸国防基石 做民族脊梁
一、概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创建于1958年,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的综合性科研生产基地。
中物院科研基地主体座落在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之畔,占地5.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是一座设施齐全、文明美丽的现代化科学城。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设有科研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
中物院拥有12个研究所,1个基础研究中心,4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863”高科技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涉及260多个专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5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0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3名,在我院和曾经在我院工作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92人。
至2009年底,中物院共获国家发明奖7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7项(含特等奖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7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200多项。
中物院拥有数学、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力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10多个专业;设有研究生部,23个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9个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学术交流、人员互访等活动。
二、学科发展与研究领域
1、冲击波与爆轰物理
主要从事高温高压物理、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爆炸力学与碰撞力学、冲击波与爆轰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工程应用。
2、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与激光技术
主要从事原子物理、核物理、堆物理、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和惯性约束聚变、中子物理、加速器物理和高功率脉冲技术、激光技术、能量转换技术与能源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3、电子学与光电子学
主要从事飞行器电子学、雷达与遥测、惯性测量、高功率微波、自由电子激光、核电子学、特殊真空器件、光学、自适应光学与光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4、工程与材料科学
主要从事工程设计与结构力学、环境实验研究、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艺、无损探测技术、复合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及光学材料研究、加工与应用。
5、化学与化工
主要从事放射化学、核化学、同位素化学、电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含能材料合成与制造工艺、环境科学研究与应用。
6、计算机与计算数学
主要从事信息网络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及仿真、计算机信息安全、智能控制与测试、并行计算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三、需求学科(专业)
(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
(二)物理学:理论物理、应用物理学、物理实验技术、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电磁学
(三)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化工分析与检测
(四)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计算力学、理论力学
(五)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及制造、真空技术及设备、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机械学、刀具技术、机床技术、仪器仪表技术、液体传动与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六)光学:光学工程
(七)仪器科学与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八)热能核能工程:智能与低温技术、核工程与技术、核反应堆与核电站运行、核技术应用、辐射防护与监测
(九)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十)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十一)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十二)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工程
(十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基础学科、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防真、计算机图像处理、并行处理
(十四)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飞行器总体设计、航天器环境工程
(十五)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
(十六)核科学与技术:核技术与应用、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十七)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基础科学、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失效与保护、材料检测与分析技术、材料实验、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十八)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真空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管理
(十九)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工程、环境保护
(二十)化工与制药:化学工程、化工工艺、生物化工、核化工工艺、工业分析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招聘需求统计表(北大春季招聘会—2013年3月20日) |
单位 |
序号 |
招聘岗位名称 |
招聘专业名称 |
学历要求 |
人数 |
联系人 |
备注 |
流体物理研究所 |
1 |
武器性能认证 |
物理学、力学 |
研究生 |
1 |
于爱梅 电话:0816-2484147 邮箱:ltwlyjs@163.com |
|
2 |
炮加载实验技术研究 |
兵器科学与技术 (火炮及弹道工程) |
研究生 |
1 |
3 |
静高压加载下的材料物性研究 |
物理学、力学、材料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
研究生 |
2 |
4 |
同步辐射高压站运行 |
物理学、力学、电子学、光学、机械等专业 |
研究生 |
1 |
5 |
计算力学 |
计算数学/应用数学 |
研究生 |
1 |
6 |
应用电子技术设计 |
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或相近专业 |
研究生 |
2 |
7 |
加速器研制 |
核技术及应用或相关专业 |
研究生 |
2 |
8 |
绝缘技术研究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研究生 |
2 |
9 |
高压瞬态谱学研究 |
物理学、光学、凝聚态物理 |
研究生 |
1 |
10 |
含能材料性质微介观尺度数值模拟研究 |
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固体力学、化学 |
研究生 |
2 |
11 |
材料动态响应微介观尺度数值模拟 |
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固体力学、化学 |
研究生 |
1 |
12 |
太赫兹光谱与成像科学技术研究 |
光学、光学工程、光电子学、精密仪器及机械 |
研究生 |
3 |
13 |
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或相关管理类等专业 |
研究生 |
1 |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14 |
核探测器技术研究 |
核物理或半导体材料或核电子学 |
研究生 |
1 |
陈选勇 电话: 0816-2482051; 13890170987 邮箱: esrsc@163.com |
|
15 |
核参数测量 |
核物理或反应堆工程 |
博士 |
1 |
16 |
反应堆物理及应用 |
反应堆物理或核物理 |
博士 |
1 |
17 |
中子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
无损检测或核技术应用 |
博士 |
1 |
18 |
材料辐照效应研究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博士 |
1 |
19 |
反应堆操作员 |
核物理或反应堆工程 |
研究生 |
1 |
20 |
辐射物理与探测技术研究 |
核物理、光学 |
研究生 |
2 |
21 |
电磁内爆研究 |
等离子体物理 |
博士 |
1 |
22 |
中子物理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博士 |
1 |
23 |
离子源技术研究 |
等离子体物理 |
博士 |
1 |
24 |
束流诊断研究 |
低能加速器技术或电源技术 |
博士 |
1 |
25 |
核物理测量与质谱技术 |
加速器物理 |
博士 |
1 |
26 |
放化分析与新能源技术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博士 |
1 |
27 |
核物理测量与技术 |
核技术及应用 |
研究生 |
1 |
28 |
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 |
环境化学或分析化学 |
博士 |
1 |
29 |
电离辐射计量研究 |
核物理或核技术应用 |
博士 |
1 |
30 |
同位素应用与开发研究 |
放射化学、核物理 |
研究生 |
2 |
31 |
低温工程研究 |
低温工程与制冷 |
研究生 |
1 |
32 |
仪器分析研究 |
仪器分析或凝聚态物理 |
博士 |
1 |
33 |
氚化学与氚工艺研究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博士 |
1 |
34 |
中子散射谱仪系统研发 |
核电子学或核物理或核技术及应用 |
博士 |
1 |
35 |
中子散射模拟计算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研究生 |
1 |
36 |
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中子散射应用研究 |
材料科学或固体力学 |
博士 |
1 |
37 |
中子散射原位加载技术研发 |
高压物理或低温物理或应用物理 |
博士 |
1 |
38 |
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
化学化工或环境工程 |
研究生 |
1 |
39 |
退役现场辐射监测 |
核物理相关专业 |
研究生 |
1 |
40 |
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三废治理中的放射化学研究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博士 |
1 |
41 |
辐射效应研究与应用 |
材料物理或辐射化工 |
研究生 |
1 |
42 |
会计 |
财务、会计 |
研究生 |
1 |
化工材料研究所 |
43 |
化学研究与材料研发 |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 |
研究生 |
5 |
刘柳 电话:0816-2485325 邮箱:rjc_icm@caep.ac.cn |
|
44 |
力学性能研究 |
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先进材料与力学 |
研究生 |
2 |
总体工程研究所 |
45 |
|
机械工程相关专业 |
博士 |
|
赵红军 电话:0816-2484419 邮箱:zhaohj@caep.ac.cn |
|
46 |
|
工程热物理 |
博士 |
电子工程研究所 |
47 |
电子工程(工艺)师 |
电子科学与技术或信息与通信工程 |
研究生 |
若干 |
王建川 电话:0816-2487507 邮箱:iee7507@163.com |
|
48 |
电子电路(含微波)设计师 |
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或信息与通信工程 |
研究生 |
若干 |
49 |
制导与控制设计师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或信息与通信工程 |
研究生 |
若干 |
50 |
信号处理设计师 |
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或信息与通信工程 |
研究生 |
若干 |
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
51 |
工艺技术 |
化学工程 (材料表腐蚀与防护、表面涂覆) |
研究生 |
2 |
杨磊 电话:0816-2484691 邮箱:13881193360@163.com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七所 |
52 |
|
材料学 |
博士 |
4 |
刘凯 电话:0816-3620235 邮箱:rjc-cys@163.com |
|
53 |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博士 |
4 |
54 |
|
材料加工(铸造、焊接、粉末冶金、压力加工) |
博士 |
4 |
(粉末冶金:硕士以上) |
55 |
|
凝聚态物理 |
博士 |
4 |
|
56 |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博士 |
4 |
57 |
|
激光物理 |
博士 |
2 |
58 |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本科及以上 |
4 |
59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本科及以上 |
2 |
60 |
|
机械电子工程 |
本科及以上 |
2 |
61 |
|
化学工程 |
本科和博士 |
2 |
62 |
|
化学工艺 |
本科和博士 |
2 |
63 |
|
应用化学 |
本科和博士 |
2 |
64 |
|
分析化学 |
本科和博士 |
2 |
65 |
|
物理化学 |
本科和博士 |
4 |
66 |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本科及以上 |
4 |
67 |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本科及以上 |
2 |
68 |
|
环境工程 |
博士 |
2 |
69 |
|
环境科学 |
博士 |
2 |
70 |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博士 |
4 |
71 |
|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
博士 |
3 |
72 |
|
核技术及应用 |
博士 |
4 |
73 |
|
粒子加速器技术 |
博士 |
6 |
74 |
|
核设施退役技术 |
博士 |
2 |
75 |
|
放射性三废处理 |
博士 |
2 |
76 |
|
辐射防护 |
博士 |
2 |
77 |
|
冶金物理化学 |
本科和博士 |
2 |
78 |
|
钢铁冶金 |
本科和博士 |
3 |
79 |
|
同步辐射光源技术 |
博士 |
4 |
80 |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本科及以上 |
2 |
81 |
|
固体力学 |
博士 |
4 |
82 |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本科及以上 |
5 |
83 |
|
计算机应用 |
硕士 |
2 |
84 |
|
计算机工程 |
硕士 |
2 |
85 |
|
计算机软件 |
硕士 |
2 |
86 |
|
信息处理技术 |
硕士 |
2 |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87 |
ICF物理研究 |
等离子体物理、物理学、核物理 |
研究生 |
|
周保充 电话:0816-2484273 邮箱:caep8s@163.com |
|
88 |
高能密度物理研究 |
等离子体物理、物理学、核物理 |
研究生 |
89 |
ICF靶技术研究 |
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 |
研究生 |
90 |
光学工程师 |
光学工程 |
研究生 |
91 |
机械工程师 |
机械工程 |
研究生 |
92 |
检测工程师 |
精密仪器、光学工程 |
研究生 |
93 |
光学元件研发 |
光学工程、机械工程 |
研究生 |
94 |
半导体器件研究 |
微电子学、物理电子学 |
研究生 |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
95 |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工程师 |
电路与系统、信号检测与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控制工程 |
研究生 |
|
王晓东 电话:0816-2485915 邮箱:wxd@caep.ac.cn |
|
96 |
虚拟现实软件开发工程师 |
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 |
研究生 |
97 |
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员 |
计算机软件、硬件、体系结构、通讯或通信 |
研究生 |
98 |
软件测评工程师 |
软、硬件相关专业。如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安全、电路与系统、通信技术等。 |
研究生 |
99 |
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工程师 |
软、硬件相关专业。如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安全、电路与系统、通信技术等。 |
研究生 |
100 |
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工程师 |
计算机或相关专业 |
研究生 |
计量测试中心 |
101 |
计量测试技术研究 |
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研究生 |
|
王通 电话:0816-2494796 邮箱:jlcszxrs@sohu.com |
|
102 |
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研究生 |
103 |
脉冲功率系统计量测试研究 |
物理电子学 |
研究生 |
104 |
高功率微波测量及校准技术研究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研究生 |
科技信息中心 |
105 |
战略情报研究 |
物理学、放射化学、材料学、力学、电子学、电气工程等理工科专业 |
研究生 |
1 |
冯晓辉 0816-2485786 |
人事部门联系人:魏英 电话:0816-2485785; 18608095152 邮箱:973445191@qq.com |
106 |
知识管理 |
信息管理、信息工程、计算机 |
研究生 |
1 |
文忠 0816-2485782 |
107 |
财务管理 |
会计 |
本科及以上 |
1 |
魏曙光 0816-24857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