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鉴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公安部直属的犯罪调查实验室和实战部门,也是我国法庭科学领域特别是刑事科学技术领域专业最全、实力最强、最具权威的专业机构。主要承担重特大案事件现场勘验、行政执法及刑事司法案事件证据鉴定、法庭科学研究、技术交流培训等职责。2010年,中心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重点司法鉴定机构和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中心拥有中国工程院刘耀院士实验室、现场物证溯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现场物证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3个专家工作室。
2008年6月,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根据工作需要,先后与清华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中山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4项(主持4项),包括国家级4项,省部级4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6项。发表论文17篇(第一作者7篇),包含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7篇,科技核心期刊3篇。取得发明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23年,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计划分别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厦门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面向社会公开招收5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招收计划
(一)人体行走姿态特征识别人身应用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利用人体行走姿态特征进行人身识别。以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识别的技术方法、数据支撑和应用平台。主要包含三大块研究内容,基于不同视角的人体行走姿态特征识别人身方法研究、人体行走姿态特征基本信息数据采集和识别。
2、招收人数:1人
3、联合培养流动站: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4、联合培养导师:王亮研究员(流动站)、蒋雪梅研究员(工作站)
(二)基于环境DNA的物证来源和特征信息推断关键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项目基于宏基因检测技术,深度挖掘不同地理来源和微环境特征的环境DNA特征指标,包括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相似性距离等,探索建立环境DNA数据来源和特征推断模型算法,为物证溯源、无名尸源推测等刑侦实战提供独特的排查线索。
2、招收人数:1人
3、联合培养流动站: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
4、联合培养导师:邓晔研究员(流动站)、季安全主任法医师(工作站)
(三)高密度Y-SNP检测体系构建及群体遗传学研究
1、研究内容:根据东亚人群的群体特征标记筛选Y-SNP高解析度的谱系识别位点;应用父系Y染色体测序和分型技术、流程,设计捕获探针,构建高密度Y-SNP检测体系;研究高密度Y-SNP的单倍群自动判别算法软件;基于本项目研究的Y-SNP体系,进行东亚不同人群的父亲单倍群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2、招收人数:1人
3、联合培养流动站:厦门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4、联合培养导师:王传超教授(流动站)、李彩霞主任法医师(工作站)
(四)国产法医学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检测试剂研制
1、研究内容:针对法庭科学DNA实验室办案和科研建立国产化高性能二代测序装备研制的系列关键技术,基于独创的荧 光发生测序技术拟设计多通道微流控芯片突破免标签样本独立测序关键技术,开发和集成适合法医STR重复序列高精密测序的应用系统,攻关研制配套的法医遗传标记检测试剂。
2、招收人数:1人
3、联合培养流动站: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4、联合培养导师:黄岩谊教授(流动站)、王乐副主任法医师(警务技术正高级)(工作站)
(五)基于RNA的现场生物检材特征信息深度挖掘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拟通过转录组测序、特异性基因筛选及检测方法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研究手段,探索生物样本中的特定RNA种属及组织类别特征、时空序列表达特征等,建立起基于法医RNA的生物样来源、组织属性来源推断技术。
2、招收人数:1人
3、联合培养流动站: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4、联合培养导师:赵东教授(流动站)、孙启凡副主任法医师(警务技术正高级)(工作站)
二、招收条件
(一)遵守法律法规,恪守学术规范,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
(二)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年龄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够全脱产在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四)具有与研究项目相关的专业背景。
三、进站待遇
(一)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与中心签订工作协议,工作期限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
(二)中心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科研项目经费,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器材;
(三)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薪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中心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四)在站期间中心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住宿;
(五)在站期间博士后研究人员落户执行上级部门有关规定。
四、申请材料
(一)《博士后进站申请表》(在中国博士后网站下载);
(二)本学科领域2名博士生导师的《专家推荐信》(在中国博士后网站下载),其中1名应为申请人的博士生导师;
(三)博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其它能代表科研能力的研究成果报告、公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等;
(四)个人简历;
(五)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暂未取得证书者可提供学位授予部门出具的决定授予学位的书面证明);
(六)有效身份证复印件,已婚者提供结婚证复印件,有子女者提供子女出生证明复印件。
申请材料,恕不退还。
五、审核与面试
(一)请申请人以邮寄或电子邮件方式将申请材料发至我站;
(二)工作站将及时审核申请人员的材料,并通知初审合格者参加面试。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报名时间
自招收公告发布之日起即可报名申请,名额招满为止。
七、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17号
邮政编码:100038
联系部门:公安部鉴定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联 系 人:王航
QQ号:3661958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