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博士招聘网 > 国内博士后招收 > 正文
深圳大学智能物联网中心杨亚涛特聘教授团队2022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2022年3月30日    中国博士招聘网
分享到:
一、院所介绍
本中心由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杨亚涛博士带头。
团队现有教授、副教授6名、讲师4名,博士后等研究人员8名,是一支致力于智能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究的创新交叉团队。
团队成员研究方向包含光学、通信、脑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制造、集成电路设计、(CMOS)MEMS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
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物联网中心现面向国内外诚聘博士后,具体要求如下: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导师
序号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合作导师
职称
计划招聘人数
1
智能制造
光纤传感网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
马君显
杨亚涛
二级教授
特聘教授
2
2
智能技术和机器视觉算法研究
杨亚涛
特聘教授
3
3
激光器、激光测量、激光雷达、激光应用
杨亚涛
特聘教授
3
4
CMOS图像传感芯片设计
赵晓锦
副教授
2
5
物理不可克隆芯片(PUF)及CMOS硬件安全
赵晓锦
副教授
2
6
CMOS MEMS多传感融合系统、柔性MEMS传感器件、以及其他MEMS相关领域
许威
助理教授
2
7
传感器材料合成、制备,与传感器相关的电路设计,智能算法开发
潘晓芳
副教授
3
8
石墨烯、微纳光电子器件、集成光学、微波光子等
张力
副教授
2
9
脑信息科学与技术
脑电信号处理
马君显
二级教授
2
10
核磁共振影像技术及图像处理
马君显
二级教授
2
11
生物节律与老年退行性疾病研究
赵滢滢
副教授
2
12
光纤通信
光通信和无线数据传输
马君显
杨亚涛
张力
二级教授
特聘教授
副教授
2
13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聂伟
讲师
2
注:光纤传感网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方向介绍:光纤传感器业已因其优异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将光纤传感层与传输层和应用层高效融合,有关研发不仅涉及到器件和技术创新,也同时需要理论和方法创新。两位老师具有丰富的光纤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经验,承担多项国家项目、且与工业界联系密切,现面向全球招募博士后研究人员。
三、应聘条件
(一)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人员、申请人不能申请其博士毕业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四)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五)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光学、化学、材料、生物医学、医学图像处理、脑电信息处理及机器学习、计算机或物理、集成电路、微机电方向等相关方向。
(七)博士期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优先。
四、聘期待遇
深圳大学(普通)博士后综合年薪约33万元。
(一)深圳市待遇
1、市政府对在站期间完成开题考核和中期考核合格的博士后发放每人每年18万元的生活补助,总额不超过36万元。
2、市政府对出站博士后给予30万元资助,用于科研投入或创业前期费用。
3、符合深圳市人才计划的可以申请相应的住房补贴。
4、若深圳市博士后人才资助政策有所调整,以最新的文件规定为准。
(二)深圳大学待遇
1、深圳大学提供约15万的综合年薪。
2、深圳大学优秀博士后人才培养计划:入站阶段,对优秀的博士后实施入站奖励;出站阶段,对在站期间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博士后予以科研奖励。
3、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4、符合学校政策要求的优秀博士后可申请转为教师。
5、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资助。
6、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市。选择落户深圳市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学等按深圳市相关条例执行。
五、岗位职责
(一)完成合作导师布置的科研项目,独立进行相应课题的科学研究。
(二)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在站期间,应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或2篇科学院JCR2区文章,或1篇科学院JCR1区文章。考核要求及具体管理要求,参见《深圳市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深圳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
六、应聘方式
(1)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及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发给联系人,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本人姓名+学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中国博士招聘网。
(2)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面试请准备如下材料给专家组审核:
●个人简历
●学位证明复印件
●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博士导师推荐信
七、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南校区N203室
联系人:
杨亚涛老师:yatao86@szu.edu.cn
马君显老师:majx@szu.edu.cn
张力老师:Zhang_li@szu.edu.cn
聂伟老师:wei.nie@szu.edu.cn
潘晓芳老师:eexpan@szu.edu.cn
赵晓锦老师:eexjzhao@szu.edu.cn
赵滢滢老师:zhaoyingying@szu.edu.cn
许威老师:weixu@szu.edu.cn
八、申请截止时间
长期有效,招满为止。
特别提示: 针对本网发布的部分招聘信息来自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请求职者先通过招聘单位网站或电话等方式核实招聘信息后再应聘,以防虚假、诈骗招聘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若有侵权,虚假、诈骗招聘信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本站内容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个人、单位或来源于网络等其它发布信息(包含文字、图形、链接及其它)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发布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若发现虚假或错误信息接到通知或举报,经核实后及时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 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51bosh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博士招聘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41127号-1
客服电话:0839-5253278 传 真:0839-5253278
未经 中国博士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博士招聘、求职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