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士招聘网 > 资讯频 道 > 就业动态 > 正文
2012东北三省硕博人才专场招聘会 2000多研究生、博士生参加
2011年11月28日    博士招聘网
分享到:
11月25日上午,东北三省硕博人才专场招聘会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等5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近1600个岗位,吸引了两千多名研究生、博士生进场应聘, 招聘场面异常火爆。然而招聘会的热闹场景,仍然掩饰不住这些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困境,目前,我省高端人才就业市场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呢?我们一起跟随记者胡萍到招聘会现场看一看:


矛盾一:职业取向与社会需求的错位
陈兆波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在读博士生,明年7月即将毕业,现在开始筹划找工作的事。在招聘会现场,他把目光锁定在各个高校,名校教师是他的首选职业:
【首先教师比较稳定一点,可能自己的时间也比较多一点,况且我也挺喜欢这个行业的,觉得现在做科研也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工作那还是比较好找的。】
在今天的招聘会中,招聘单位多数是省内外高校和民营企业,像东北电力大学、温州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这样的知名高校应聘台前就挤满了像陈兆波这样拿着简历的硕博生们。东北电力大学招生负责人李老师:
【咱们就是博士,现在也不是所有的博士都要,要优秀的博士,就是在学术水平上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是个门槛,完了之后我们在进行面试。】
一番奔波没有白费,陈兆波终于和某高校达成了对接,即将得偿所愿,不过同样想进入高校的他的校友刘洋却没那么幸运,由于没有达到应聘这所学校任课教师岗位的要求,被用人单位拒绝了。然而他并没有把目光转向私企,而是应聘相对要求较低的管理实验仪器的大学实验室管理员岗位。
【一般的不想去但是好一点的又不行,进学校就稳定一些,而且有寒暑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刘洋这种非高校不聘求职心态的高学历人才不在少数,不过他们走出招聘会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在本次招聘会中,硕士研究生一共占了7成还多,可是只有三成高校表示肯接纳硕士生。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多数硕士生就就业无门呢?其实也不尽然。在现场记者看到,很多私企还是很欢迎硕士生的。哈尔滨九州电器招聘负责人孙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们仅招了5名研究生,而今年的招聘人数翻了三番:
【整体上还算可以,主要以硕士为主,最好是本专业的,我们主要是以技术和管理类为主。】
招聘人数虽多,不过应聘情况却不是很理想。记者注意到,硕士生们对私企的热情远不如对学校或是科研单位,原因就是教育科研工作薪酬的相对稳定性和时间的自由性。对此,有过多年就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姜有志建议高学历求职者走出误区,不要太在乎单位"级别"高低,薪水多少,关键是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要客观的审视自己,能力、工作各方面的情况,确定一个短期的发展目标,小企业也是可以做大的,在小企业积累了经验之后,才能借助这个平台,取一个更好的企业。可以做一个规划,两年是积累阶段,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去争取一个提升。】

矛盾二:实践能力匮乏,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与刚刚我们说的很多硕博生选择高校就业不同,柳钊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就更倾向于去企业发展,不过在招聘会现场,他连续走了几家用人单位,都被拒绝了,这些用人单位的理由都是--专业实践经验不够:
【很多企业对学生参加没参加实践这方面要求的都比较大,你如果有这方面的经验的话找工作会很占优势,看你本科或者硕士期间
有没有参加一些项目跟企业将来的工作相关的,如果是有的话最好的了。】
记者在招聘会上看到,像柳钊这样由于实践能力的匮乏而被拒之门外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些拥有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都拥有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却往往忽视了在校期间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含金量,而这恰恰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在记者采访的求职失败的研究生中,因为这种原因被放弃的占了总数的80%。某科技行业的招聘负责人坦言: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
【我们重点是关注他参与的项目,首先看他自己有没有主持过项目,另外看他参与项目的级别,参与的深入程度等等,我们现在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过一个上午的面试,许多单位招聘主管的面前已经放了厚厚一打的简历,而真正和招聘单位达成有效对接的却寥寥无几。针对学生们的突出问题,资深就业指导人士邹老师向大家建议,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在学历不够,而是实践能力匮乏。解决了实践能力缺乏这一问题,这一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是高学历的话,向应聘一些研究型的,你首先一点就是把你个人的科研成果要提高,如果你要应聘教师,在个人教师技能这方面要提高一个层次。】

矛盾三:专业结构性失衡,导致供求两难
在招聘会上遇到困惑的还有黑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的研究生刘林,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许多用人单位对他表现出兴趣:
【不是很理想,主要是想看看有教师类的,或者是法务咨询类的,因为有很多地方他的招的东西都比较倾向于理工科类型的,我是学环境法的,他们有的想要环境工程类的,我就不明白环境类的学校不需要环境法类的学生。】
在此次招聘会上,硕博生们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不吻合,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些单位在招聘启事上注明要某专业的,结果来询问的往往都是非此专业的。这种专业上的结构性失衡,也让用人单位颇为头疼。
【我们学校的需求和投的简历不是很吻合,比如说经管类,我们主要向要管理科学与工程这类的,但是学经济的比较多一些,材料类呢我们主要是想要材料加工,但是材料学投的比较多一些。】
记者注意到,材料加工、物流管理、金融等迎合了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硕博生们在招聘会上比较抢手,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有些冷门专业的学生,虽然手里拿着一大堆奖状、资格证书,却屡遭招聘单位拒绝。对此,常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内人士董志国说,导致高学历人才供求两难的尴尬局面,主要与目前高校专业设置结构和学生所学专业冷门有关,因为这种结构性因素而无法找到满意工作的硕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近20%:
【就是说明我们整个结构上有点失衡,需要和需求还不够吻合,在学校培养上也需要调整,有的都往原来传统的老专业,可能很优秀的人找不到工作。】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 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51bosh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博士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6279号-2
客服电话:010-69750702 传 真:010-69750702
未经 博士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