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区位 一流的待遇 一流的配套 | 广州大学2025年海外优青项目邀您来
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面向”,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对接”,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和新农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黄埔三个校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6个专业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学科门类。
现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地学、农业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全球前1‰。
学校有6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广东省重点学科;20个学科上榜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土木工程和化学工程进入世界排名前百强;27个学科上榜软科2024“中国最好学科”,其中3个位列全国前7%-12%、24个位列全国前12%-50%。
学校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主榜第98位,自2020年以来一直居国内百强;在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417位、中国内地高校第78位;在US. News 2024-2025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471位;在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601-800位。
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已集聚一批充满鸿鹄之志的青年才俊逐梦于“庆”园,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现诚邀海外青年英才依托我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一、项目介绍
自2021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自然科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创性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前沿科技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二、申请条件(最终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2025年通知为准)
(一)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 具有博士学位;
4.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等;
5. 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 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三、支持配套待遇
(一)编制及聘岗:事业编制,聘教授、博导,正高级专业技术四级岗。
(二)优厚待遇支持:学校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协议年薪和购房补贴;
(三)科研支持
1. 提供充足的科研工作经费(含国家和广东省资助);
2. 配备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提供较好的科研办公和实验场地。
3.优先支持组建创新科研团队,博士后招收名额不限(博士后在校薪酬待遇:基础工资+业绩绩效+突出科研绩效奖励+五险一金等,提供在粤港澳大湾区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在站期间,可按规定申领广州市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
(四)其他生活配套条件和服务保障:
1.提供五年期的周转性三居室住房一套;
2.办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和广州市“人才绿卡”,享受广东省及广州市提供的人才一站式生活配套服务;
3.享受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才,已缴纳的个人所有税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将由广州市政府补贴,且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4.符合属地义务教育招生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可安排适龄子女就读广州大学附属学校;
5.享受广州市博士和博士后中小客车指标竞价补贴,入选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享受专家年度体检疗养、子女教育入学等人才专项服务。
四、特别说明
(一)海外优青进入答辩暂未通过者,经学校人才引进程序以学校百人计划青年杰出人才引进。
(二)依托我校申报海外优青的优秀人才,符合学校各类引进人才条件者, 优先推荐申报广东省相关人才项目,入选后省财政给予优厚的特聘教授岗位或青年拔尖人才岗位人才津贴。
(三)依托我校申报海外优青的优秀人才,符合学校各类引进人才条件者, 优先推荐申报广州市人才工程项目,入选后广州市给予优厚的人才津贴。
五、申请方式
有意向者请于2025年3月31日前,与各单位人事秘书取得联系,发送简历至人事处邮箱及各学院(科研机构)邮箱,邮件请注明“2025海外优青项目”,或直接电话联系沟通。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等,具体申报要求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为准,系统预计将于2025年2月15日左右开放。
五、学校联系方式
(一)广州大学人事处:
联系人:刘老师 李老师
联系电话:020-39341749
联系邮箱:gdrsc@gzhu.edu.cn
(二)项目网上申报事宜联系广州大学科研院:
联系人:莫老师
联系电话:020-39366985
联系邮箱:wm_mo@gzhu.edu.cn
(三)各单位联系方式
序号 |
学院(科研机构) |
联系人 |
办公电话 |
邮箱 |
1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孟老师 |
020-39366859 |
sxxyrc@gzhu.edu.cn |
2 |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温老师 |
020-39366871 |
wdxyrc@gzhu.edu.cn |
3 |
化学化工学院 |
徐老师 |
020-39366902 |
hgxyrc@gzhu.edu.cn |
4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秦老师 |
020-39366890 |
dlxyrc@gzhu.edu.cn |
5 |
生命科学学院 |
赵老师 |
020-39366915 |
skxyrc@gzhu.edu.cn |
6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陈老师 |
020-39366923 |
jdxyrc@gzhu.edu.cn |
7 |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李老师 |
020-39337449 |
dztxxy@gzhu.edu.cn |
8 |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
莫老师 |
020-39366375 |
jjxyrc@gzhu.edu.cn |
9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王老师 |
020-39366977 |
jzxyrc@gzhu.edu.cn |
10 |
土木工程学院 |
巩老师 |
020-39366955 |
tmxyrc@gzhu.edu.cn |
11 |
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
龙老师 |
020-86395053 |
kzzxrc@gzhu.edu.cn |
12 |
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 |
温老师 |
020-39366432 |
weev@gzhu.edu.cn |
13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唐老师 |
020-39366946 |
hjxyrc@gzhu.edu.cn |
14 |
计算科技研究院 |
饶老师 |
020-39366413 |
jky@gzhu.edu.cn |
15 |
大湾区环境研究院 |
宋老师 |
020-39386084 |
dwghjyjy@gzhu.edu.cn |
16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 |
花老师 |
13886232392 |
gdwyy-zhaopin@gzhu.edu.cn |
17 |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
刘老师 |
18795804715 |
iaandib@gzhu.edu.cn |
18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许老师 |
020-39366825 |
jjytjxy@163.com |
19 |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
莫老师 |
020-39366750 |
jyxyrc@gzhu.edu.cn |
20 |
管理学院 |
颜老师 |
020-39366799 |
ggxyrc@gzhu.edu.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