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第188届“精英天下”全国中高级人才招聘暨高校毕业生人才洽谈会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目前我国唯一专门对外国专家组织、培训机构、专业人才开放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国际性的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是一个集人才、智力、技术、项目管理为一体综合性大会,“精英天下”全国中高级人才招聘展区是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重要板块。本次大会将组织400多家全国知名企业参会,提供12,000个中高端职位,吸引4万名海内外中高级人才到会交流竞聘。
举办时间:2013年11月6日(周三)
举办地点:深圳会展中心2、3号馆
主办单位: 国家外国专家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外国专家局
协办单位: 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深圳人才网、深圳移动频道、深圳特区报、深圳都市报、深圳晚报、招聘快讯
国际人才大会将有十大亮点
2013年11月6日,“中国人才第一会”——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即将在深圳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内外高端人才将齐聚深圳,共同举办一场为期两天的人才盛宴。大会将举行深圳市留学人员(龙华)创业园、深圳市留学人员(中海信)创业园、深圳市留学人员(光明)创业园、深圳市留学人员(大鹏)创业园的挂牌仪式,希望通过大会的平台扩大影响,吸引更多优质留学人员企业入驻新增留学人员创业园。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曹永赋
2013年11月6日,“中国人才第一会”——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即将在深圳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内外高端人才将齐聚深圳,共同举办一场为期两天的人才盛宴。今年大会内容丰富、特点突出,形成了十大亮点。
1 节俭办会取消开幕式
记者从大会组委会了解到,本届大会将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持节俭办会,不邀请中央领导和外国政要出席,不搞开幕式。
今年的大会筹备,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追求实效为落脚点,减少办会经费、不安排宴请和晚会。组委会将在提升实效性上下功夫,扎扎实实把精力放在开辟大会新资源、挖掘大会新亮点上,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做好大会海内外人才智力供需配对工作,为参会单位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2 大会内容从4大部分增至12大部分
据组委会介绍,今年大会扩容,从往年4大部分增加到12大部分,分别包括展览洽谈、深圳论坛、30年全国引智成果展、首届国际新兴产业创新大会、外专系统业务会议、全球企业商学院联展及论坛、海外留学人员洽谈会、中高端人才及全国大学生招聘、高技能人才洽谈会、评选及颁证活动等。
大会展中有展,会中有会,展会并举,策划安排了一系列论坛、会议、洽谈、推介、签约等活动,特别是增加了纪念邓小平“七八谈话”30周年活动、中央“外专千人计划”颁证、2013国家引智示范推广基地及示范单位授牌等活动,提升大会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特点。
与此同时,大会专业会议内容丰富。深圳论坛围绕“国际智力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主题展开探讨,新增中外城市市长论国际化城市发展;新增首届国际新型产业创新大会,围绕10个新型领域举行3个圆桌会议、4个专题讨论。此外,全国出国(境)培训工作会议、外国专家组织管理会议、PMP年会、全国高校“111基地”科研成果市场化经验交流会(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哈工大等20所高校顶尖实验室负责人对接交流)等一系列会议,以及全球企业商学院院长论坛、台湾玉山科技协会论坛、互联网金融论坛、海归项目路演及投融资对接会等,都极大丰富了大会内容。
3 举行首届国际新兴产业创新大会
深圳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将借助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东风,举办首届国际新兴产业创新大会,引入海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智力,传递国内外新兴产业最新信息和动态,引领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和科研走向。
大会将举办智慧城市、绿色经济、节能环保、海洋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十大论坛,邀请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国内外企业家、专家、学者、投资者、项目持有人、国际组织及政府机构代表来华交流。与此同时,大会将有重磅级人物出现,10名国际知名院士将莅临大会,参与交流和对接活动。
大会将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会。100多位项目持有人、海外专家和企业家将带着项目来到大会现场进行推介,与我国各领域企业、投资机构进行对接洽谈,寻觅“商机”。还有100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希望借助会议平台,来华寻求商务合作以及职业发展机会。
4 外籍人才评出的中国城市榜颁奖移师大会
“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及颁奖活动将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完全由外籍人士参与评选、由诺贝尔奖得主和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等组成的专家评委团队评出的“中国城市榜”,可谓含金量十足。
在2012年的评选中,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昆明、杭州、南京、天津、厦门、青岛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届时,入选的十个城市市长将参会,并就引进人才智力与城市发展进行对话。
5 留学生回国参展热情高涨
据介绍,很多海外团体、个人对高规格、大规模、人气旺的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致电咨询大会情况,参会热情空前高涨。大会目前已经吸引了50多个全球知名华人留学生团体报名参展,确认回国参会的500多位海外人才,呈现出了层次高、多元化的特点。主要是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英国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博士、博士后、双博士学历人才超过60%。
大会留学人员展区将开设“创智杯全球华人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大赛,为留学人员提供交流与分享的机会,打造对接与合作的平台,力争促成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落地。据介绍,海外高层次人才携带10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会。项目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互联网、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创新金融等领域。
6 央企首次大规模组团参会
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大会支持单位,继去年尝试参展后今年大规模组织央企参展,无疑将成为今年大会的最大亮点之一。国资委将组织数家央企以抱团形式参展,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南方电网、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展览面积达2000平方米,期间将举行一系列的洽谈对接活动。
“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随着中央企业经营步伐的不断加快,加之我们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特别凸显出央企在国际化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国资委外事局副局长姜维亮表示,此次央企大规模组团参展,将进一步释放延揽国际化人才的力度。
7 国内省市争相参展揽才
经过12年的锤炼,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已打造成我国引进海外人才智力第一品牌,成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促进会、引智成果和项目的推介会、国际人才智力信息的交流会。
“我们从2001年起连续12年参加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聘请的外国专家80%都是通过大会进行的。”山西省外国专家局局长石通兆表示,大会磁铁般的品牌效应日益明显。
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一如既往地组团参展,年复一年地利用大会平台向海内外人才发出邀请;鄂尔多斯组团来了,推介“草原英才工程”;江苏苏州连续第四年来了,推广“姑苏人才计划”;江苏大丰专门举办招才引智会,与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合作,向海外高层次人才伸出“橄榄枝”。还有,肇庆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东莞松山湖……纷纷盯上了海内外参会的高层次人才。
8 深圳展区揽才力度空前
在深圳举行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国际性的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深圳各区各企业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占先机。记者从大会组委会了解到,今年我市各区参会积极性明显高于往年,而且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全市各区和300多家单位参展参会。
大会将举行深圳市留学人员(龙华)创业园、深圳市留学人员(中海信)创业园、深圳市留学人员(光明)创业园、深圳市留学人员(大鹏)创业园的挂牌仪式,希望通过大会的平台扩大影响,吸引更多优质留学人员企业入驻新增留学人员创业园。
我市将为122家留学人员企业发放4000万元的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前期费用补贴,为海外留学人员来深创业“开头难”提供扶持。坪山新区主动承办首届国际新型产业创新大会,龙岗、盐田、龙华新区、大鹏新区及前海等纷纷组织各类会议和活动,组织外国专家、留学人员参观考察、对接交流,充分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
9 首借大会平台 深圳事业单位大规模招聘
今年大会新设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专区,55家市级、区级知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将首次组团亮相大会,面向海内外中高级人才和医学院校公开招聘700余名医学专业人才。其中符合选聘和紧缺岗位目录规定条件的岗位240余个,拟招聘270余人。此外,还有270余个岗位是面向2014年毕业生的规范化培训学员岗位,拟聘440余人。
记者了解到,此次招考大大简化招聘流程,符合选聘和紧缺岗位目录规定条件的,以及优秀毕业生均可走绿色通道,免笔试环节,现场直接收取报名资料,进行资格初审和评价,再由招聘单位组织面试、体检、考察和聘用工作。
10 国际化程度日益增高
近年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顺应国内外人才流动变化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其推动人才和引智领域交流融合的作用,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而记者发现,大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大批海外重磅级嘉宾将出席,如10名国际知名院士、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澳大利亚科学家罗宾·沃伦与巴里·马歇尔、日本著名企业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等。
截至目前,约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海外代表报名参会,海内外共3500多个机构参与。新增一批经济技术类、文教类专家组织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机构参会,如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美国规划师协会、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瑞典皇家工程院、匈牙利科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以色列Polymate国际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波兰华沙医科大学、比利时皇家学院等。 |